九月快过去了,那结合本月的算法更新聊聊我自己对于内容的一些想法。

跟去年那次三月更新相比,这次九月更新让我挂掉了两个站点。但我觉得还挺有意义的,毕竟从这个过程中大体了解了谷歌对于内容、对于 AI 的态度。

大概是几个月前无意中看到了一个挺不错的内容想法,非常适合使用程序化的方式去做内容布局。

当时考虑的是可以拿这个想法测试下这套逻辑是否可行,如果可以的话便将其应用到后续的内容生产流程上去。

于是上个月初便买了一个与之相关的域名,花了半天时间便将网站全部上线上去了。

至于后续的内容更新流程,我的逻辑也简单。

先从内容源上将我需要的信息全部抓取下来,这个过程中使用技术手段去做,并利用技术的能力去做数据的清洗与整理。

对于清洗完成的数据,直接将其发给 AI 模型消化,并让其根据我的输出要求反馈生成完后的信息。

对于上一步 AI 输出出来的信息,利用完全不同的模型再检查一遍(有明确要求),没问题之后便上传到网站上去。

上传的过程就更简单了,直接使用 WordPress 网站提供的信息提交接口,做自动化的内容更新便可以了。

其实这套工作流程我用了一下午便做完了,于是整个八月份就一直在用这套程序来更新这个网站的内容。

起初的数据还挺好的,无论是内容的收录还是内容的曝光与点击都属于是及格水平。

我自己还心想,等网站的内容量到了大几百条之后便可以着手去做做推广工作,强化一下细分关键词的排名了。

然后九月算法更新来了,一夜之间所有的数据全部归零。在站长后台上显示的是曝光与点击全部断崖式下跌,且收录链接基本都掉没了。

那这样一番操作下来,我基本就知道搜索引擎对于这种自动化程序站点的态度了,那就是不行。

现在回头想想也对,毕竟这个站点我投入的精力只有开发流程代码的那一个下午。站点上所有的内容都是 AI 做的,并不能体现我自己的一些思考、或者是我自己的灵感创意。

如果这种站点也能从搜索引擎获得不错的生存空间的话,那后续整个生态就岌岌可危了。

至于挂掉的另一个站点,基本也是同样的情况,不过那个站点是一个询盘站。

我的程序逻辑是从国内的电商平台上抓取商品信息,然后 AI 整理之后翻译并最终上传到网站上去。

起初也是好好地,有正常的用户询盘进来,但这次九月算法更新完就基本一蹶不振了。

所以后面还是用心好好做自己的内容,没有推广实力的话还是不要尝试这种程序化逻辑了。

另外上面这张图是那个网站的用户访问数据对比,会发现即便网站被谷歌搜索引擎打击了,但是整体的流量水平并没有下降。

主要是其他的几款搜索来了不少访客,将流量损失补起来了。

所以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站点我后续还会继续用这种程序化的方式测试,看看能达到什么高度。


点赞(4)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服务号

订阅号

备注【拉群】

商务洽谈

微信联系站长

发表
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