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直服务跨境零售企业的战略咨询伙伴,我们在和众多跨境企业家的交流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做到了年销过亿,但接下来该怎么冲到下一阶段的规模呢?”
尤其是在汽车配件这个全球市场规模近8000亿美元、年增长率达5.7%的蓝海市场中,机会与挑战并存。

有趣的是,尽管汽配行业卖家数量庞大,但品牌化程度却不足12%!这不正是一个巨大的结构性机会吗?想象一下,如果您能在这片蓝海中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护城河,会有多大的增长空间!

特别是欧洲市场,正在成为不可错过的新风口。

欧洲售后市场规模已超过1800亿欧元,每年稳定增长5%,而电商渗透率仅有10%。线上市场正以3倍于整体市场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7年将突破300亿欧元。

尤其是英国和德国这两大市场,汽车保有量接近一亿辆,即使与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的美国相比,欧洲市场的"含金量"也毫不逊色,在某些方面甚至势均力敌!

今天我们就以汽配行业为例,深入探讨如何在内饰配件、智能科技配件、外观改装配件、维护保养用品和功能性配件这五大品类中找到属于您的增长点。而且,这套思路绝对适用于各位所在的跨境领域。

今天的标题是「汽车配件跨境企业的50亿增长路径」,那么我们今天要聊的内容就简单明了的分为四块:

1. 先问能不能50亿的规模在您的行业里到底可不可行?市场够不够大?这是我们必须先搞清楚的,毕竟目标要切实可行才有意义。

2. 钱从哪来?假设这个目标可行,那这50亿的销售额具体从哪些渠道、哪些市场来?是否应该重点布局欧洲这个高潜力市场?我们得找到真正的"金矿"在哪里。

3. 怎么一步步来有了方向后,我们需要规划清晰的路径,如何通过系统性的品牌化战略和多维度的增长杠杆,实现从"卖产品"到"卖体验"再到"卖场景"的品牌进化。

4. 实打实的方案成功企业是如何在五大品类(内饰配件、智能科技配件、外观改装配件、维护保养用品、功能性配件)中找到突破点?

我们会分享一些真实的成功案例,看看那些已经在汽配跨境市场脱颖而出的企业是怎么做到的,给大家提供些实操思路。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如何在这片蓝海中乘风破浪,实现从亿级到50亿的战略飞跃。

特别提醒:本周四(8月28日)下午们还将有一场【灯具】行业专场线下沙龙。

主题:跨境灯具照明行业的50亿增长之路:从细分突破到生态构建

全球照明市场竞争白热化,中国品牌如何打开大市场?

本次沙龙将深入解析:

  • 如何抓住照明巨头的战略盲区,挖掘高潜力细分市场

  • 从单品爆款到全屋照明生态的完整增长路径

?席位有限扫码抢占最后名额!

以下内容为8月线下活动内容整理,仅选部分可公开内容进行报道。
我们每月定期会举行各类行业研究分享活动,?大家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公众号加到我们客服,得到活动一手通知~


01.

如果一个汽配企业想增长到50亿,该如何增长?

图片

那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先问能不能50亿的规模在您的行业里到底可不可行?市场够大吗?

50亿年销售额的汽配零售企业,存在吗?

市场规模与品类分析

汽配市场规模庞大,50亿人民币(约7亿美金)在整体市场中占比较小,仅为北美单一市场(100多亿美金)的5-7%。即使作为行业领先企业,这一规模也未达到行业巨头标准(通常占市场份额10-20%)。

因此,从市场容量角度看,50亿规模在汽配行业完全具备可行性。

1. 全球汽配市场主要分为五大品类:

1)内饰配件:

  • 全球市场规模大约320亿美金,北美120亿美金,增速12-14%,远超行业平均;

  • 主要销售产品包括手机支架、氛围灯、收纳盒、车内香氛等;

  • 中国卖家:18,000-22,000家,市场份额占比45-50%;
  • 特点:市场规模最大,中国卖家优势明显(代表企业倍思)。

2)智能科技配件:

  • 全球市场规模大约280亿美金,北美100亿美金,增速18-22%,所有品类中最高;

  • 主要销售产品包括行车记录仪、倒车影像、车载充电器等;

  • 中国卖家:15,000-18,000家,市场份额占比40-55%,代表品牌如70迈;

  • 特点:技术含量高,品牌化机会最大。

3)外观改装配件:

  • 全球市场规模大约250亿美金,增速8-10%;

  • 主要销售产品包括LED车灯、车身贴纸、轮胎盖、挡泥板等;

  • 中国卖家:12,000-15,000家,市场份额占比35-40%;
  • 增长驱动因素:个性化表达需求,社交媒体展示。

4)维修保养类:

  • 全球市场规模大约220亿美金,北美80亿美金;

  • 主要销售产品包括洗车工具、抛光打蜡工具、车内清洁剂等;

  • 中国卖家:10,000-13,000家,市场份额占比30-35%;

  • 特点:标准化程度高,价格竞争激烈。

5)功能性配件:

  • 全球市场规模大约180亿美金,北美60亿美金,增长速度全球5-7%,北美4-6%,属于5类里最低;

  • 主要销售产品包括雨刷、滤清器、刹车片、火花塞等;

  • 中国卖家:8,000-10,000家,市场份额占比20-25%;
  • 特点:功能导向,品牌忠诚度低。

2. 市场规模分析要点:

1)市场总量:五大类汽车配件全球市场规模合计约1,250亿美元,北美市场约45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36%。

2)品类分布:内饰配件和智能科技配件是最大的两个品类,合计占全球市场的48%,北美市场的49%。

3)增长趋势:智能科技配件增长最快(18-22%),功能性配件增长最慢(5-7%),反映了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趋势。

4)区域差异:北美市场增长率普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但市场更成熟、消费能力更强。

5)市场潜力:按照当前增长率,预计到2028年,全球汽车配件五大类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100亿美元,北美市场将达到约700亿美元。

中国卖家竞争格局分析

结论:汽车配件行业增长快,但竞争极为激烈,卖家数量众多,市场分散。

1. 中国跨境卖家在汽车配件行业的优势与特点:

1)内饰配件和智能科技配件领先:中国卖家在这两个类别表现最为突出,市场份额和增长率均处于领先地位。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在消费电子和小型制造领域的优势。

2)价格竞争力:中国卖家通常能够提供比本土品牌更具竞争力的价格,特别是在内饰配件和外观改装配件类别。

3)快速响应市场趋势:中国卖家能够迅速跟进市场热点,推出新品,如疫情期间快速推出车载消毒器、空气净化器等产品。

2. 中国卖家品牌化情况与行业平均水平对比

1)竞争程度汽车配件行业竞争极为激烈,卖家数量庞大,市场分散。

2)价格竞争:价格战主要存在于非品牌卖家之间;成功建立品牌的企业能够通过品牌溢价有效避免纯粹的价格竞争;

  • 非品牌卖家间价格战严重:不符合品牌标准的卖家(占总卖家87-94%)主要通过价格竞争获取市场份额。

  • 品类差异明显:

a. 功能性配件和维护保养用品类别价格竞争最为激烈,因产品标准化程度高;

b. 智能科技配件和内饰配件价格竞争相对缓和,因为品牌溢价空间较大。

  • 品牌溢价能力:领导品牌可实现50-85%的价格溢价,而新兴品牌仅有5-10%的溢价空间,表明品牌建设可有效摆脱价格竞争。

    3)品牌化程度评估:

    • 低品牌化程度:大多数中国卖家仍处于"卖产品/卖功能"阶段,缺乏品牌建设

    • 价格竞争为主: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利润率较低

    • 品牌卖家稀缺:真正建立品牌资产的中国卖家较少,但增长潜力巨大

    4)同质化程度分析:

    • 汽配市场存在严重同质化现象,特别是在基础替换零部件领域。中国卖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在同质化市场中脱颖而出,建立差异化优势。

    要实现50亿规模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从"卖产品"向"卖品牌"转型,特别是在内饰配件和智能科技配件这两个中国卖家优势明显且增长迅速的品类中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02.

    汽配企业这50亿销售额具体从哪里来?

    图片

    50亿销售额的来源分析

    既然50亿规模在汽配行业是可行的,那么这50亿具体从哪里来?

    我们可以从四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

    1. 品类扩张维度(贡献约20亿)

    • 单一产品难以支撑50亿规模,需要系列产品共同发力

    • 产品扩张需要有明确主线,确保协同效应

    • 不能随意扩张,而是围绕核心赛道有序拓展

    2. 渠道拓展维度(贡献约12亿)

    • 包括线上线下多种渠道

    • 涵盖ToB、ToC不同业务模式

    • 需要针对不同渠道特性制定策略

    3. 市场拓展维度(贡献约8亿)

    • 从北美到欧洲等多个市场的布局

    • 不同区域市场特性各异,需差异化策略

    4. 品牌溢价维度(贡献约10亿)

    • 领导品牌可实现50%-85%溢价

    • 新兴品牌也能获得10%-20%溢价

    品牌:增长的乘数效应

    在四大增长维度中,品牌是核心抓手,具有乘数效应:

    1. 品类扩张与品牌的关系

    • 无品牌支撑的产品扩张,每个新品都如同新公司推新品

    • 有品牌支撑时,新品可借助品牌资产快速起量

    • 品牌使产品间形成协同,而非简单叠加

    2. 渠道拓展与品牌的关系

    • 无品牌时,每进入新渠道都如同新公司重新开始

    • 有品牌时,品牌成为进入新渠道的"敲门砖"

    • 品牌实现渠道间的复利效应

    3. 市场拓展与品牌的关系

    • 品牌可从一个市场向另一个市场传递影响力

    • 例如:从北美成功扩展到欧洲时,品牌可带来初始信任

    4. 品牌溢价与用户复购

    • 品牌建立用户信任,带来溢价空间

    • 用户基于品牌进行复购,降低营销成本

    • 形成良性循环,提升整体利润率

    品牌化战略的是核心战略

    在海外,品牌化远远超越了 Logo 和 VI,它是企业跨文化进入、长期竞争和稳健增长的根基性工程。

    品牌不是简单的Logo设计或营销活动,而是企业增长的复利引擎

    1. 三重复利效应:

    • 新品复利:品牌词搜索量提升后,新品上市更容易获得流量(如在亚马逊A9算法中占据更大权重);

    • 渠道复利:品牌知名度帮助更容易进入新渠道,尤其是线下渠道;

    • 市场复利:在新市场中可借助原有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2. 品牌资产积累:

    • 品牌知名度、认知度持续积累;

    • 形成品牌忠诚用户基础;

    • 降低长期营销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

    3. 品牌溢价能力

    • 消费者愿意为信任的品牌支付溢价;

    • 促进同品牌下不同产品的交叉购买;

    • 提升整体利润率。

    4. 内外双重价值

    • 对内:统一公司使命、价值观和愿景,凝聚团队;

    • 对外:穿越周期波动,对抗市场不确定性。

    50亿增长的底层逻辑

    归纳为一个简单的规模增长公式50亿 = (品类+渠道+市场+溢价) × 品牌杠杆

    • 无品牌四个维度相互抵消(如品类降价→渠道烧钱→市场亏损→溢价失败);

    • 有品牌品牌成为乘数,让每个维度收益放大(如品类溢价→渠道降本→市场信任→溢价复利)。

    对于年销售额过亿的汽配企业而言,品牌化战略是实现50亿规模的核心路径,它不仅是营销手段,更是整体商业模式的根本转变。




    03.

    汽配企业的50亿销售额如何做?

    从"卖产品"到"卖体验"再到"卖场景"的品牌进化

    图片

    零售品牌价值定位完备性分类体系

    要打造一个50亿规模的汽配品牌,首先需要理解品牌价值定位的完备性分类体系。品牌价值定位本质上回答的是:我们的品牌向消费者提供了什么核心价值?

    八种“品牌价值定位”分析:

    1. 卖功能:

    • 核心本质:工具价值

    • 价值交换:功能换金钱

    • 代表品牌:早期小米、戴尔、博世、Stanley

    • 特点:强调参数和性能

    2. 卖体验:

    • 核心本质:情感价值

    • 价值交换:感受换金钱

    • 代表品牌:星巴克(第三空间)、索尼(沉浸式体验)、香氛品牌

    • 特点:不再强调参数,而是用户使用感受

    3. 卖身份:

    • 核心本质:身份价值

    • 价值交换:展示"我是谁"

    • 代表品牌:LV、保时捷、劳力士、茅台

    • 特点:奢侈品和高端品牌常用定位

    4. 卖生活方式:

    • 核心本质:价值认同

    • 价值交换:展示"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 代表品牌:耐克(Just Do It)、无印良品(极简)、Lululemon(健康)

    • 特点:超越产品本身,传递生活态度

    5. 卖解决方案:

    • 核心本质:整合价值

    • 价值交换:无忧换金钱

    • 代表品牌:宜家(从设计到安装)、科颜氏(肌肤问题解决)

    • 特点:产品+服务+支持的组合

    6. 卖空间和场景

    • 核心本质:情境价值

    • 价值交换:场景换金钱

    • 代表品牌:Snow Peak(户外生活)、Herman Miller(办公空间)

    • 特点:围绕特定场景构建产品矩阵

    7. 卖价值观

    • 核心本质:理念价值

    • 价值交换:价值信念换金钱

    • 代表品牌:Reformation(可持续时尚)、故宫文创(文化传承)

    • 特点:消费者为认同的价值观付费

    8. 卖创新变革

    • 核心本质:进步价值

    • 价值交换:生活质的飞跃

    • 代表品牌:特斯拉、戴森、GoPro、大疆

    • 特点:科技品牌常用定位

    品牌发展阶段的基本概念

    品牌价值定位框架中的几个阶段(初级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领导阶段、引领阶段)指的是品牌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

    这些阶段有一个大致的顺序性,代表了品牌发展的一般路径:

    初级阶段 → 成长阶段 → 成熟阶段 → 领导阶段/引领阶段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

    • 不是所有品牌都会经历全部阶段:有些品牌可能永远停留在成长阶段或成熟阶段;

    • 发展速度各不相同:有些品牌可能快速跨越某些阶段(如互联网品牌);

    • 可能出现倒退:品牌也可能因市场变化或管理不善从高级阶段退回到早期阶段;

    • 并非严格线性:品牌可能在不同业务线或市场中同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

    品牌的三阶段进化路径

    这一部分解答的是“我们具体怎么做,分几步走?”的问题。

    它描绘了一个品牌从诞生到成熟的三阶段演进图,每个阶段都有其核心任务和策略重点。

    第一阶段:卖产品(功能导向)

    1. 核心目标:活下来,积累原始客户和口碑

    2. 竞争力来源:产品本身

    3. 重点工作:

    • 爆款产品打造;

    • 产品矩阵构建;

    • 聚焦核心赛道和用户群体。

    第二阶段:卖体验(情感链接)

    1. 核心目标:建立用户体验和情感连接

    2. 重点工作:

    • 用户体验升级

    • 品牌故事讲述与价值观构建;

    • 用户沉淀与互动;

    • 服务体系构建。

    第三阶段:卖场景(成熟品牌)

    1. 核心目标: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2. 重点工作:

    • 完整打包方案(如"春季车内换新套装");

    • 生态系统共建;

    • 品类间无缝连接。

    构建50亿规模的汽配品牌,关键在于从单纯的"卖产品"向"卖体验"再到"卖场景"转变。

    这一进化过程不仅能提升品牌溢价能力,还能实现产品矩阵的协同效应,形成品牌资产的持续积累。

    汽配行业特别适合"卖场景"的价值定位,通过围绕特定场景(如车内环境优化、户外驾驶体验等)构建完整产品生态,能够有效突破价格战和同质化竞争,实现从亿级到50亿的战略飞跃。



    以上内容为8月线下活动内容整理,仅选部分可公开内容进行报道,后续第四部分「怎么做做一个“卖场景”的汽配品牌?」内容仅供线下活动分享。

    我们每月定期会举行各类行业研究分享活动,?大家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公众号加到我们客服,得到活动一手通知~

    特别提醒:本周四(8月28日)下午们还将有一场【灯具】行业专场线下沙龙。

    主题:跨境灯具照明行业的50亿增长之路:从细分突破到生态构建

    全球照明市场竞争白热化,中国品牌如何打开大市场?

    本次沙龙将深入解析:

    • 如何抓住照明巨头的战略盲区,挖掘高潜力细分市场

    • 从单品爆款到全屋照明生态的完整增长路径

    ?席位有限扫码抢占最后名额!


    04.
    “先做正确的事,再正确地做事”
    图片
    今天我们讨论了很多关于战略的内容,通篇都在强调一个战略观点:先做正确的事,再正确地做事。
    只有先把这些战略层面的问题想清楚,后续的战术执行才能事半功倍。
    所以在内容结束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聊聊在企业发展中商业洞察的重要性。
    从市场实践来看,众多跨境企业从5000万、1亿增长到10亿、百亿的过程中,关键的差异并非在于爆品开发、运营能力、供应链掌控或团队组织等基础商业认知能力,而在于是否能够系统化、科学化、有节奏地把握市场机会、产品机会和营销脉搏。
    商业洞察体系的三个层级
    1. 为什么需要系统化的商业洞察?
    当企业开始规模化扩张时,科学化的商业洞察变得尤为重要。
    虽然很多企业都有渠道研究、行业研究、个案研究等专业领域的研究团队,但我们需要从需求维度来理解商业洞察的层级体系。
    2. 商业洞察研究方法论:从战略、战术到执行的三层分析体系
    1)战略层级:钱花在哪?从哪赚?
    • 洞察需求维度:趋势机会、能力建设和ROI;
    • 核心关注点:企业发展/业绩增长;
    • 洞察如何解决:机会洞察+商机研判+战略推演;实时、全面、精细颗粒度的商业情报支持。
    2)战术/策略层级:资源怎么分配?模式怎么构建?团队怎么协同?
    • 洞察需求维度:产品体系架构、品牌矩阵模型、营销流量模型、组织财务与业务模型;

    • 核心关注点:成功模式、模式规划与落地;

    • 洞察如何解决:大量对标案例拆解,获得行业Benchmark+成功路径。

    杜绝主观判断的决策方式,要站在巨人肩膀上获取商业认知,而非从零开始。
    3)执行层级:活怎么干?动作怎么落实?结果怎么拿到?
    • 洞察需求维度产品创新点、营销创新点、广告创意、网红合作、战内站外优化、营销活动落实;

    • 核心关注点创意、点子、方向的实施方法;

    • 洞察如何解决海量数据抓取+研究分析,制定详细执行清单。
    3. 层级划分的重要性
    正确识别问题所属层级至关重要,要避免:
    • 将战略层面问题降级到战术层面分析;
    • 跳过战略直接分析战术;
    • 混淆不同层级的分析方法。
    核心原则:先做正确的事,再正确地做事。
    商业研究应该遵循从战略到战术再到执行的逻辑顺序推进,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商业洞察的核心不在于简单决定是否做品牌,而是通过系统研究,找到行业真正的驱动因素,从而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
    对于希望提升企业战略能力和商业洞察能力的企业,可以考虑引入专业的商业洞察人员或寻求专业咨询团队的支持。
    也欢迎大家找我们来聊聊,我们的「商业洞察云服务」提供顶尖智库级团队+AI赋能系统,为企业打造无需驻场的市场决策中枢。免除了企业对于专业人次的招留用管问题。
    图片
    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扫码下方二维码联系我们的客户经理详细了解。
    商业洞察云服务

    图片

    任小姐出海战略咨询是一家专注跨境零售业务规模增长的战略研究与规划公司。
    我们专注于服务跨境零售企业,通过科技手段降低海外市场战略情报的获取门槛,让专业的战略服务像水电一样成为面向全球市场的企业创始人们随手可得的基础设施。
    在全球市场格局剧变的当下,我们始终坚信: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企业都值得被倾听和支持。
    我们愿意作为您值得信赖的战略伙伴,与您并肩同行,用专业的战略能力与你一起做生意,做你的事业的合伙人,与你一起共谋成功。
    • 点击图片了解:我们是谁?

    图片

    图片


    点赞(8)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服务号

    订阅号

    备注【拉群】

    商务洽谈

    微信联系站长

    发表
    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