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服务号,助力品牌出海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文共计3092字,预计阅读10分钟


7 月 8 日,Google Search Central 在 LinkedIn 上发布了一条更新。

Google Search Console 的搜索展现类型里,新增了一个叫 Discussion Forums 的过滤选项。

这条更新很快也被业内大手们转发了出来。

不少人最近可能已经在 GSC 后台看到它了。

如果你还没注意也没关系,路径是:

Performance > + Add filter > Search Appearance > Discussion forums

不过,并非所有站点都会看到这个选项。

只有当谷歌认为你的网站内容有资格进入 Discussion Forum 富结果范畴才会显示。

一旦识别成功,相关页面的展现量、点击量、点击率等数据,都会被单独统计出来。

这次更新在产品层面动静不大,但它反映出谷歌在分类用户生成内容上的进一步动作:

将这类内容作为单独的搜索展现类型来识别和观察,而不是继续混在更宽泛的页面类型里。

如果你的网站里有社区、UGC 内容、讨论区,这可能是一次内容价值被重新评估的机会。

但它怎么识别?什么样的内容才算用户讨论?

又会不会对你的网站结构和内容策略,带来新的机会或误判?

我们下面就讲讲这个问题。

目录

一、什么样的内容,会被谷歌识别成 Discussion Forums?

二、那为什么它值得品牌方特别注意?

三、企业站点 / 独立站可能受到哪些影响?

四、现在能做什么?

五、最后

一、什么样的内容,会被谷歌识别成 Discussion Forums?

Discussion Forums 是谷歌判定下的一类页面类型,是谷歌根据页面内容和结构所做的识别判断。

判断大致围绕以下几个方向,我们先快速给大家总结一下:

内容是不是用户自己发起的讨论,而不是你在单向输出;页面结构有没有标清楚(加了符合用途的结构化数据);是不是偏开放讨论,而不是标准问答型内容。

1. 内容必须是用户发起的真实讨论

换句话说,这不是你写的一篇文章,也不是产品页下面的几条评论,

产品页用户评论更适合使用 Review / AggregateRating 等 schema,而非 DiscussionForumPosting。

而是那种“话题在前,用户在下面接着说”的页面结构,

像社区帖、论坛串、UGC 问答、主题聚合讨论页,这类内容是最典型的。

如果内容是由你或你的团队主导撰写的,比如公司博客、品牌新闻页,

即使底下有人评论,这类页面通常也不会被谷歌识别为论坛型内容。

谷歌的意思很明确:它要抓的是用户之间的对话,而不是“你说、用户听”那类内容。

2. 你的页面要有结构化数据配合识别

这次更新的重点,是你是否用标准结构化方式(DiscussionForumPosting)明确表达出内容的层级和类型,让谷歌有理由将你的页面归入 Discussion Forums 展示范畴。

理论上,即便不加结构化数据,谷歌也可能通过其他信号尝试理解页面内容,

只不过缺少明确的 DiscussionForumPosting 标记,被纳入的几率会显著降低。

这种结构其实早就在谷歌支持范围内,但直到最近才单独列出为一类搜索展示与统计项。

所以,如果你标得清楚,就有可能进入这个新的监测通道。

谷歌推荐使用 Microdata 来标记这类页面,尤其适合论坛这类内容量大的场景,可以避免重复嵌入文本,更利于结构解析。

当然,这并不是强制要求。使用 JSON-LD 的站点,也可以继续沿用。

3. 内容不是问答型为主的话题页

如果你的网站是“一个问题 + 几个明确答案”的内容形态,比如 FAQ 页面、知识库型内容,

那谷歌建议你用 QAPage 类型,而不是 Discussion Forums。

Discussion Forums 偏自由交流,Q&A 偏问题解答。

这一点非常关键,尤其是一些有社区功能的品牌站,结构容易混合,边界不清。

比如一个页面既有用户提问,也有官方统一回复,还能评论,既像问答又像论坛,一不小心两边都不像。

如果结构标注不清楚,谷歌可能无法判断该归入哪一类。

想清楚页面的主要内容意图,是做结构标注前最基础的一步。

二、那为什么它值得品牌方特别注意?

GSC 新增的 Discussion Forums 并不是一种新内容形式,

而是谷歌开始将这类用户发起的讨论内容单独归类、单独监测。

在特定查询场景下,一旦被识别为论坛内容,这些页面有机会以 “Discussions and forums” 模块的形式独立展示

对于那些站上已有用户互动、但此前难以单独衡量其搜索表现的品牌而言,

这为用户讨论内容提供了被搜索单独呈现的额外机会。

当然,如果你的网站完全没有 UGC 内容,也没有建设用户共创空间的规划,

这条更新暂时与你关系不大。

但如果你的网站有社区、问答、讨论模块或用户评论等内容形态,

这次更新,值得你重估它们在搜索中的价值。

三、企业站点 / 独立站可能受到哪些影响?

1. 有真实讨论内容的网站,会被单独识别、单独归类

谷歌已经把用户讨论作为一种独立内容类型处理。

只要你的网站中存在用户发帖、发问、交流的版块,使用了合适的结构化数据且被谷歌判定符合条件,

GSC 通常会把这类内容归入 Discussion Forums 展现中。

这代表:你原本被归为普通网页的一部分内容,现在将有机会获得专属识别与展示通道。

如果这些帖子贡献了活跃讨论,在某些特情况下,它们可能比产品页更容易获得搜索可见性。

2. 讨论区、提问模块没有结构标记,可能无法被识别

很多网站有用户在发言的内容,却没有结构化地告诉谷歌。

内容是动态加载的,评论没有独立链接,页面也没有结构化标记,

这会导致 Google 即便抓到了文本,也难以识别它属于论坛讨论类型。

因此被纳入 Discussion Forums 视图的概率会大幅降低。

3. 错误使用标记,有可能损害页面信任度

DiscussionForumPosting 是为真实用户发起的讨论设计的。

如果你用它来包装品牌自写内容、营销文章,谷歌可以识别出这种不匹配。

错误标记不仅无效,还可能被谷歌视为滥用,触发对结构化数据的手动惩罚(manual action)。

这不是加了标记就有效,而是加得对才有用。

4. 站外用户讨论,可能优先被展示

Reddit、Quora、Facebook Group 等平台是该展现形式中最常见的来源。

如果你把用户引导到这些平台上发言,而自己站内没有承接,

品牌相关查询下,用户更可能看到这些外部讨论。

你没有缺席对话,但已将话语权交给了别人。

5.GSC 中没有数据,可能是谷歌没识别出来

Discussion Forums 只有在被识别后才会显示为展现类型。

如果你看不到数据,不一定代表内容有问题,而是谷歌没将你划入这一类目。

这也就意味着:你还未真正进入这一维度的竞争。

四、现在能做什么?

如果你的网站包含这类内容,有几个问题值得现在就开始思考:

1. 你站上有哪些内容,有可能被Google识别为用户讨论?

不仅仅是传统论坛。

评论区、社区页、用户问答模块、部分以用户参与为主的 FAQ 聚合内容,

只要结构清晰、是用户视角的内容,理论上都有被识别的可能。

2. 这些内容,Google能看懂吗?

有没有结构化数据?

内容是不是原生真实,而不是品牌在自说自话?

页面呈现有没有明确的发帖人、时间、评论上下文?

3. 站外的讨论,是不是替你在说话?

如果用户更喜欢在Reddit、Facebook Group上讨论你的产品或服务,

这些内容有可能已经被Google收录,并展示在搜索结果中。

但它们代表的是别人的场域,不一定与你可控的品牌形象一致。

4. 从策略上看:你是否拥有属于自己的“对话空间”?

不是说非要搭建一个论坛。

但你得知道:用户在哪说话,谷歌就在哪听。

你有没有为这些对话准备好承载空间?

当前阶段,不建议你立即去部署结构化数据或修改模板。

更重要的是先盘点内容、判断基础,搞清楚你有没有值得谷歌识别的用户对话资产。

如果有,可以思考如何更好地呈现与管理;

如果没有,也许正好重新评估一下内容结构与用户参与机制的价值。

结构化标记只是方法,真正关键的是:

你是否愿意让用户发声,并让谷歌听见。

五、最后

这类更新表面看是产品分类的细化,

但本质上,是谷歌在为下一阶段的搜索内容生态做结构重组。

过去一年,它陆续把“首发经验”、“作者背景”、“多元视角”、“用户讨论”独立拆出,

说明一个方向:谷歌正在重建对内容源头与表达方式的信任逻辑。

对品牌方来说,这不是一个入口的问题,

而是一个判断标准的问题——你的内容结构,是否在向“可理解、可溯源、真实用户参与”靠拢。

这类结构性变化,不一定立刻带来流量,

但往往会决定未来一段时间里,谁能持续被看见,谁被慢慢边缘化。

如果这些判断对你有参考价值,欢迎点赞、转发、留言讨论。

我们每周会分享类似的内容,帮你更早识别环境信号、做出正确选择。

建议关注并置顶服务号,长期关注,不错过每一次调整窗口。



点赞(4)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服务号

订阅号

备注【拉群】

商务洽谈

微信联系站长

发表
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